【三国】关于文若的冷门八卦

山阴道上:

     存个档www


     ***


      萌上令君,对于爱八卦的筒子绝对是一大幸事。相比我某些历史墙头那悲催的几页纸,还都写得跟简历似的,文若不时会爆些有趣小料,多少满足了某人饥渴的八卦之魂。这几天翻集解之类,竟然又有新惊喜。SO,忍不住全整理一下好了~


 


一  习凿齿《襄阳记》刘季和曰:“荀令君至人家,坐处三日香。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没错这条地球人都知道,各种诗词大手早已用烂。但是......看到下面这个版本,我承认还是忍不住笑了:


      刘季和性爱香,常如厕,还辄过香炉上。主簿张坦曰:‘人名公作俗人,不虚也。’季和曰:‘荀令君至人家,坐席三日香。为我如何?’坦曰:‘丑妇效颦,见者必走。公欲坦遁去邪?’季和大笑。


       比西施什么的......好吧是我脑洞太大。我家庾信还用过这个典:“张坦直谏,既称荀令之香;邹湛知言,弥见羊公之德”。


 


二   《裴注》又潘勖为彧作碑文,称彧“瑰资奇表”。


      《文选》潘勖荀彧碑曰:男女老幼,里号巷哭。


      后汉潘勖尚书令荀彧碑曰:夫其为德也,则主忠履信,孝友温惠,高亮以固其中,柔嘉以宣其外,廉慎以为己任,仁恕以察人物,践行则无辙迹,出言则无辞费,纳规无敬辱之心,机情有密静之性,若乃奉身蹈道,勤礼贵德,动咨事间,匪云予克,然后教以黄中之叡,守以贞固之直,注焉若洪河之源,不可竭也,确焉若华岳之停,不可拔也,故能言之斯立,行之斯成,身匪隆污,直哉惟情,紊纲用乱,废礼复经,于是百揆时序,王猷允塞,告厥成功,用俟万岁。


      潘勖那篇碑文,留下的零星三段也足以让人浮想了。真希望考古砖家们能发现点残碑遗迹(挖坟就算了= =)。赞语写得也很有文采,“高亮以固其中,柔嘉以宣其外,廉慎以为己任,仁恕以察人物”几句,跟子建似乎异曲同工。潘勖在献帝时任尚书郎,也是文若的直接属下,写这个时一定心情复杂。


 


三   《洛阳伽蓝记》西阳门内御道南有永康里。里内复有领军将军元义宅。掘故井得。石铭云。是汉太尉荀彧宅。


       这条也不算冷了。洛阳的话,大概是文若做守宫令时候?荀家在都城应该一直有宅子。


      《荀氏家传》太祖既定冀州,为公起大第于邺。诸将各以功次受居第。太祖亲游之,笑曰:“此亦《周礼》六勋之差也。”


      也是关于住房问题。


      “六勋”即“六功”,《周礼·夏官·司勋》司勋掌六乡赏地之法,以等其功:王功曰勋,国功曰功,民功曰庸,事功曰劳,治功曰力,战功曰多。在曹大心中,文若的功勋始终是第一等的。为文若建大宅第,也许是想让他搬来邺城这个独立的大本营,重新成为”吾”之子房。然而文若还是选择留在许昌,彼此的心也随着地理距离越发疏远了......貌似想得略多。这座宅子也许是公达住了XDD?


 


四   《荀氏家传》荀彧德行周备,其所规謩,以圣人为度。(规謩,规划谋议)


      《荀氏家传》惟我之先。生于有晋。人物盈朝。衮衣暐华。六世九公。不亦伟乎。磊落瑰奇。光昭合同。已独步于古今。拊万世而孩之矣。中兴丞相王公叹曰。自八龙以後。荣宠莫二。为天下贵门。


      荀伯子对自己家人苏得红果果啊,“自矜荫藉之美”不是虚的。不过荀家确实有傲的资本,“六世九公”什么概念......魏晋时,颖川荀的名号一提就是种光彩,对荀崧的评价就讲到“生于积德之族,少有儒雅之称”。


      《中说》或问荀彧、荀攸。子曰:“皆贤者也。”曰:“生死何如?”子曰:“生以救时,死以明道,荀氏有二仁焉。”


      顺带一提,《中说》作者王通是隋朝BUG级人物,贞观名臣房杜CP、魏征、李靖、陈叔达和温彦博等都和他颇有来往,有的还是他学生。另,他的孙子叫王勃= =。


      *** *** ***


      咳咳,下面极其无聊地数下有多少组二荀:


      ①荀靖和荀爽(叔叔们):


          或问许子将,靖与爽孰贤?子将曰:“二人皆玉也,慈明外朗,叔慈内润。”


      ②荀彧和荀攸:不用说了~


      ③荀邃和荀闿(玄孙辈):


          明帝尝从容问王暠曰:“二荀兄弟孰贤?”暠答以闿才明过邃。帝以语庾亮,亮曰:“邃真粹之地,亦闿所不及。”由是议者莫能定其兄弟优劣。


      ④荀蕤和荀羨(六世孙):


         荀蕤,字令远,其弟荀羡,字令则。荀蕤有仪操风望,雅为简文帝为重。荀羡少有大志,后尚公主,拜驸马都督,至徐州刺史,累立战功,抚纳降附,甚得众心。时称二玉。


         荀家不缺玉~~


      *** *** ***


      《谢杜相公论祁杜二相书》故萧曹虽贤,不能变淫丽之体。二荀虽盛,不能变声色之词。房杜虽明,不能变齐梁之弊。是则风俗好尚,系在时王,不在人臣明矣。


      看到二荀和萧曹房杜并列,心满意足地滚走><


 


五   仲长统《答邓义社主难》荀彧问仲长统以社所祭者何神也?统答所祭者土神也。侍中邓义以为不然而难之,彧令统答焉。


      仲长统,也算文若的爱才吧,这种狂生也能纳进后宫,尚书令大人的确很有气场。这篇名字很像神马政治论文的玩意,大意是说对土神是祭祀之神还是配神有争议,而仲长统认为土神即是祭祀之神,看来文若也赞成。有人从这一点推断仲长统和文若都是古文派(难道马亲王的设定就这么来的?)。


 


六   《通典》后汉仲长统论散斋可宴乐。御史大夫郗虑奏改国家斋日从古制,诸祭祀皆十日,致斋七日,散斋三日。致斋、散斋之日内,有嘉庆之事,或言可贺会宴乐,或言不可。尚书令荀彧与台郎董遇议曰:“礼志云:‘三日斋,一日用之,犹恐不敬。二日伐鼓,何居。’。又云:‘君致斋於外,夫人致斋於内。’散斋则是事之渐。然则散斋未绝外内与宴乐之事也。今一岁之内,大小祭祀,斋将三百日,如此,无复用乐之时。古今之制,当各从所宜。若外张多日,而内实犯礼,乃所以废斋也。散斋宜从得会宴乐。”


      董遇,提出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“的那位,献帝时也是尚书郎。


      文若和手下郎君们(我没用错词2333)经常讨论礼制问题。“散斋”即“散齐”,一种祭祀前在宫中斋戒的礼仪,按郑玄的注,散斋应该“不御不乐不吊”。但文若童鞋吐槽说,一年有三百天要斋戒,再“不乐”,这样下去还让不让人听歌了?决定散斋时允许用宴乐。


      怎么说呢,无论这篇论宴乐还是论日食,抑或“君子之道,期于为善而已”,都能看出文若并不拘泥于繁琐礼节。诚然,他对“加强王权的神圣性有不尽的兴趣”,然而他对礼仪恢复或废除的考虑,都是将实用性放在首位的。文若的本色是偏法的实干家,哪怕修养再深,也不会成为荀悦那样的学者。此外,他的性格也有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倾向,对劝自己徇私的小人,也只是笑着婉拒而已。可以说,对人心的洞察和体谅,让文若在不触及底线时,乐意和光同尘,不露锋芒。


 


七   《汉纪》及党事起,颙亦名在其中,乃变名姓亡匿汝南间,所至皆交结其豪桀。颙既奇太祖而知荀彧,袁绍慕之,与为奔走之友。


      《汉末名士录》后荀彧为尚书令,遣人迎叔父司空爽丧,使并置颙尸,而葬之於爽冢傍。


      最后摘这两段,是对陈启云在《荀悦与中古儒学》 中的论点感兴趣,即何颙、曹操、袁绍和荀彧在党锢期间结成了所谓“秘密小团体”。陈老湿说得言之凿凿,搞得我赶紧翻书看看难道错过了什么惊天大咪咪,但所谓证据只有如上两条。我感觉不大靠谱,难波万,从曹荀初会阿瞒激动的表现看,这两人之前都不熟,更别说啥同志般的情谊了......难波兔,党锢期间老荀家也被整得很惨,文若也是谨慎的人,不会一时兴起去充财大气粗的靠山(青年版公达倒还可能)。不过陈老湿的神论还挺带感,而且何颙和荀家两代的确羁绊很深,文若把他葬在荀家,算是看做自己的家人了。可惜伯求兄没有看见革命胜利的那天(真到那天.....他大概会继续反政府额)。


 


八   《抱朴子·弹祢》(祢衡)云:“呼孔融为大儿,呼杨修为小儿。荀彧犹强可与语,过此以往,皆木梗泥偶,似人而无人气,皆酒瓮饭囊耳。”


     《金楼子·立言篇》祢衡曰:“荀彧强可与言,余人皆酒瓮饭囊。”


      成语”酒瓮饭囊“来源于此。小鹦哥(出自野猪君XD)祢衡对文若的态度似乎和裴注不一样。《抱朴子》是晋朝人葛洪所撰,《金缕子》是梁元帝萧绎的作品,年代隔得不算远,私以为还是有可信度的。由此可以看出祢衡大粉似黑的本质:”犹强可与语“——不就是傲娇过头么!


 


九    《后汉纪校注》长乐少府李膺、太仆杜密、尚书荀绲、朱宇、魏朗、侍中刘淑、刘瑜、左中郎将丁栩,颍川太守巴肃、沛相荀昱、议郎刘儒、故掾范滂,皆下狱诛,皆民望也。其余死者百余人。天下闻之,莫不垂泣。


       感谢兴平建安GN提供史料。如果“荀绲下狱诛”这事属实,文若最多六岁就没爹了_(:з」∠)_。但在围脖上和几位姑娘讨论过,觉得真实性存疑。荀绲和窦武确实有密切关系,然而因党锢牺牲这种荣耀如果真的存在,很难想象荀家会没有记录。我脑补的小荀彧一直是“爹爹疼叔叔爱,长文竹马来相伴,公达大侄子围着转”,和孤苦童年不沾边哈。而且如果荀彧荀攸荀悦这些第三代的精英都是“少孤”出身,荀爸爸们真有必要检讨自己的教育问题了!


 


十  《通典》山公启事又曰:“黄门侍郎荀彧,清和理正,动可观采,真侍卫之美者。”


      狂喷了一阵鼻血后,我又仔细看了一遍——山公启事?不是董卓是山涛?不是守宫令是黄门侍郎?看来这是另一位美人荀彧闹出的乌龙。不甘心的某人只好再挖些东西弥补自己(以下略偏题):


      《通典》(侍中)武冠,绛朝服,佩水苍玉。


      《通典》又宋孝武代,选侍中四人,并以风貌,王彧与谢庄为一双,阮韬与何偃为一双,常充兼假。


      《通典》齐侍中高功者,称侍中祭酒。其朝会,多以美姿容者兼官。欲以陆慧晓为侍中,以形短小,乃止。


        不知道选美姿容者为侍中是不是传统,还一双一双OTZ(邪恶猜想是两位貌美的荀侍中开始...)。建议大家把《通典》的侍中部分通读一遍,很多高能段子......


 


十一 《永乐大典·临汀志》罗彧字仲文,长汀县人。少聪悟,尝慕荀文若之为人,因名焉,登甲科,授将仕郎大理评事。


       《魏书》( 元彧,字文若,北魏宗室)彧本名亮,字仕明,时侍中穆绍与彧同署,避绍父讳,启求改名。诏曰:“仕明风神运吐,常自以比荀文若,可名彧,以取定体相伦之美。


        两个文若的粉丝,就这么...改名了。该说古人文化水平高么,改这个名儿也不怕别人念错。


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 END

评论
热度 ( 2300 )
  1. 共23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宋瑾臻 | Powered by LOFTER